24年前,他大学毕业后担任中学一线教师;24年后,他在南宁师范大学默默耕耘,依旧奋战在教学一线。从教多年来,他一直秉承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引导一届又一届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他始终以“学习者”的心态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服务者”的身份开展团队建设,不断推动自身和团队的发展进步。他就是我院庞广仪老师。
教师育人,要永葆一颗美丽善良的心
庞广仪老师在为研究生、本科生授课的过程中深入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获得了学生好评;在担任本科班主任工作中以身作则,关爱学生,所带班级(历史本科2019级1班)成绩优异,被学校授予“先进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庞广仪老师每年都亲自指导历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校内校外实习。每次带队实习,他都事先开展思想动员工作,深化学生对实习工作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他亲力亲为,力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不间断地进行监督检查,耐心辅导,随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在收尾阶段认真总结,做好实习报告的批阅评分工作。
初为人师的学生总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困惑,他总会耐心地为学生排忧解惑。他曾如此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内向的同学初上讲台,确实难以做到‘气场十足’,但在感悟知识内涵、把握课程逻辑、学科融会贯通等方面却有自身优势,只要充分把优势发挥出来,同样能在教学中走出特色之路。”无论是校内实习还是校外实习,每次学生授课完毕他马上组织小组评课,并借用“复盘”的专业术语告诫学生:“棋类比赛结束后,选手无论输赢,都会反复复盘;教学工作也应当如此,及时、反复总结得失,方能不断超越自己。”
每届新生入学,他都会告诫大家:“在大学四年间,我们不仅学会抬头看清前方目标,更要学会低头看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如此方能走好人生之路。”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之后依旧重复他当年的一句话:“教师职业,从技术层面而言,我们只要肯用心,皆可在三五年间摸到自己的入门路径;但从事业层面而言,教师育人,要永葆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如此方能使职业之树青春常驻,不断开花结果。”
科学探索,要永葆一颗终身学习的心
庞广仪老师大学毕业后曾在条件艰苦的乡镇中学任教。在那里,他注意到大学课程中学到的一些教学理论方法难以贯彻实施,由此深刻地认识到“终身学习”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他经常就此事引导学生:“正如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样,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努力探究各种问题背后的科学规律。”
他担任高校教师后,始终以“终身学习”的心态对待教学和研究工作,努力探究学科理论和教学规律,并凝练成为以下研究成果:
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南边疆开埠与近代国家力量整合研究》《口岸开放与近代广西社会变迁》;完成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近代广西口岸开放与国家力量整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近代广西通商口岸与农村互动关系研究》;完成2项省部级项目:《近代西江口岸城市对农村地区辐射影响研究》《粤汉铁路与近代国家力量的整合》;出版学术专著3部:《粤汉铁路的艰难筹建与国有化》《民国时期粤汉铁路历史研究》《粤汉铁路与近代国家力量的整合》;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10篇发表于学术核心期刊上;获得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在科研工作中,庞广仪老师一直坚持“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原则。如他把国家社科项目《西南边疆开埠与近代国家力量整合研究》的研究工作和所授课程《广西地方史》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史料搜集、整理考证,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发表阶段性论文,编写教学讲义和课件。他还指导学生申报的多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亲自带领学生寻访历史遗址,开展实地调研,发掘原始史料,并和学生一起凝练文章参加学术会议,为保护与传承广西历史文化遗产献言献策。他经常引用诗人艾青的名句勉励学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只要我们对脚下这块养育我们的土地充满感情,我们的研究工作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庞广仪老师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可。近年来,他一直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广西教育科学学科组评议专家。
团队建设,要始终怀有共同进步之心
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庞广仪老师还先后承担历史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系主任和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点负责人的工作。他坚信“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通过成员共同进步来推动团队建设。近年来,历史教学科研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团队成员刘方富、陈小锦等老师潜心专研中学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连续6年(2017年—2023年)指导学生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刘方富老师主持的教改项目连续两次获得自治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2021年)。
团队成员中除了庞广仪老师之外,李尔平、李玉峰老师也都获得了国家社科项目立项(2018年,2022年);2020年,黄鸿春老师在《清华大学学报》上发表的《“阴阳”张力与战国诸子气观念的历史维度》在学术界获得很大反响,标志着我院历史学科科研水平取得了新的突破。
他还动员历史系师生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加各种宣讲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同学们和广大群众宣讲党的政策方针。2021年,喜逢党的百年华诞。他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组建大学生党史宣讲团,面向全校同学宣讲党史,获得广大师生好评。